联系电话:021-65060586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推荐|吴必虎:中国主题公园创新必读图书

时间:2019-10-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必虎

2020-01-09

2019年前后,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遇冷的不平常的时期,但是旅游经济往往在传统产业走向周期性衰退的过程中扮演着拯救危局的重任: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投资企业都会把目光转向包括娱乐业在内的服务经济。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工作重心这一战略部署,也与旅游业、目的地生活方式的构建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或者说是时代赋予文化和旅游业的一项历史使命。

从行业内部情况来看,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一方面,国际品牌主题公园纷纷布局中国,迪士尼乐园从香港布局到上海,占领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环球影城、六旗、默林娱乐等,也以各种合作方式积极落户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品牌主题公园成长迅速,已经进入爆发期。华强方特加快二、三线城市布局,已经建成了25个乐园,计划发展50个以上;长隆集团走出广州,布局珠海和清远。华侨城旗下的欢乐谷,更是早已布满中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并衍生新的产品系列———卡乐星球;其他企业也在纷纷孵化自己的品牌,如恒大童世界、融创乐园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已经成为该领域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一系列分析和研究表明(正如林焕杰先生等在本书各章揭示的那样),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短时期的集中迸发,主要是由以下两大因素造成:

一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商业资本的青睐追逐。文化和旅游部门合署后,文旅融合实质性加快,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推动了主题公园同时对影视、动漫、演艺等多种文化形式、内容与旅游产业的一体化整合。加之主题公园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游客量以及地标性等标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和商业资本青睐的文旅投资项目。

二是民族主题公园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30多年,与欧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积累相比,我们在主题孵化、主题化能力建设和品牌价值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呈现给游客的主题体验仍缺乏系统设计和主题深度。近年来,在与欧美品牌主题公园同台竞争中,中国主题公园一线实践企业的不断创新和积累,加上管理人才的发展进步,中国主题公园的开发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早已突破了所谓“721定律”,即全国主题公园产业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的现象。中国主题公园的整体成活率和成功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成就了许多像长隆、方特等经营业绩良好的民族品牌。这个能力的提高绝不是通过短时间政府政策引导和资本巨额投入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时期的探索和创新积累,建设一支庞大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人才大军才能实现。

在看到中国主题公园朝气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中国主题公园产业不仅缺乏系统的研究力量,企业也没有很好地建立研究创新体系,政府、学界和企业之间各自取得的宝贵经验没有建立通畅的积累和交流渠道,而高校和科研机构仅有的成果也难以直接转化。

为努力改变上述种种不足,适应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林焕杰博士的倡议下,国内外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士纷纷积极响应和支持成立中国首家主题公园专业研究机构———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汇聚主题公园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专业工程师、职业管理人,共同推动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借助这样一个主题公园研究平台,策划、组织研究力量,进行积极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并最终形成本书展现的研究成果,应该是一件值得支持和称道的事迹。

作为最早有机会拜读到本书内容的读者,我深切地感到,本书所收录的十多篇文章的作者,都是中国主题公园产业一线科研、开发和管理的实践者,他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增长的骄躁年代,还能沉下心来冷静地进行理性思考和写作,非常难能可贵。他们来自于主题公园产业创新前沿的不同领域,有的长期专注主题公园科学研究,有的精于主题公园开发管理实践创新,还有的“冷眼旁观”地批判性反思产业发展。有学者、有管理者、有实践者、有教育者,基本代表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创新前沿,从各自视角出发,探讨了最新的创新实践成果,非常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从文章的选题可以看出,创新和体验是两大关键词,每篇文章都回答了当前主题公园开发的关键问题。林焕杰博士提出了中国主题公园创新体验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践要点;楼嘉军教授评估了主题公园网络营销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梁增贤教授测算了中国适宜开发区域级和城市级主题公园的城市区位,指导主题公园选址布局;著名文化人郭洪钧解释了民族文化内容与产品体验设计的联结;主题建筑师于雨运用峰终定律建立了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一般路径;华强方特丁亮总裁从华强方特实践出发,提出了建设民族品牌主题公园的总体路线;锦绣中华的涂国勇提出了如何通过柔性动态运营实现主题体验的方法和路径;国际策划和主题公园营销专家方宝庆和胡少鹏探讨了主题公园的统筹管理和体验营销;国际著名主题公园学者埃迪米尔曼(Ady Milman)教授实证建立和解释了主题公园游客体验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李彬博士初步探讨了传统文化知识产权(IP)如何转化为游客体验;郭柏峰基于自身众多实践案例,指出了花卉主题公园开发和运营的一般路径和方法;匡红云教授实证研究了主题公园品牌熟知度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李慧华用季高集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无动力乐园发展创新的模式;印小强分析了如何在主题公园中实现文旅融合;王旭光和李昌霞探讨了新时期主题公园发展投资的创新模式。

本书不同于“阳春白雪”的学术专著,也不是“经世致用”的具体经验,而是特别遴选那些能够常年游走于学界和企业界之间,具有丰富主题公园开发和管理一线经验和独立思考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之作,寄希望能够为产业发展和理论发展建立可靠的桥梁和具体的指导,是一本当代难得的主题公园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吴必虎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国际旅游学会创会主席。)